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连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有力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吹响了“冲锋号”。在建设工地,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吊臂起落……热闹的施工景象给疫情下的城市带来信心和底气。即日起,推出“两手抓两手赢——直击重点项目建设”专栏,用记者现场所见所闻,记录这个特殊时期的城市建设“加速度”。
人车进门先“体检”、工地管理全封闭、掘进累计超千米、主体施工正加紧……2月19日,在目前世界在建最大直径公轨合建盾构隧道——济南“万里黄河第一隧”施工现场,400余名工人在严格防疫措施“保护”下返岗复工,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重点项目建设的“复工曲”在这里奏响。
在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的双重考验下,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建设管理、中铁十四局集团施工的济南黄河隧道项目交出了盾构机累计掘进突破千米大关的满意答卷。这也代表着,离济南“穿越黄河”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据悉,明年该隧道贯通后,将打破黄河天堑对济南城市南北方向的发展制约,两岸居民乘车最快4分多钟就能过河,比绕行黄河大桥节省近一个小时。
巨大的管廊通道、充满科技感的操控室、力量感十足的盾构机……若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这里是一个大型施工工地。
2月19日,记者来到济南黄河隧道北岸工程现场,探访了国内首个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在地下“打洞”的过程。在连续走下数层铁质施工楼梯后,记者看到,在5层楼高的这个“巨无霸”上,装载有刀盘的盾构机头部已经掘进泥层,几名施工工人在作业面上操作着各项设备仪器,虽然无法看到它的全貌,但仍被其高大壮观的外表所震撼。
“眼前的这个‘巨无霸’,是根据现场勘查的地质条件量身定做的,采用的是世界上先进的德国海瑞克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方中铁十四局济南黄河隧道项目经理白坤和记者说,与其他工程不一样的是,济南黄河隧道所在场区地下水丰富且水位较高,基坑开挖深度最大达35米,宽度达50米,是济南地区开挖深度、宽度最大的基坑,隧道最低点位于河床下54米,最大水土压力6.5巴(1巴=100000帕斯卡),相当于每一张名片大小的地方,都承受着4个93公斤成年人的体重,施工难度非常大,是国内超大直径盾构隧道首次穿越地上悬河,因此该项目也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
据介绍,全长4760米的济南黄河隧道中,隧道盾构段长约2519米,自北岸始发井向南掘进,下穿鹊山西村后,先后穿越北岸黄河大堤及滩涂区进入黄河河道,然后下穿南岸黄河大堤,依次穿过绕城北高速高架、二环北路到达南岸接收井;南、北岸暗埋段长约474.5米和418米,南、北岸敞开段长约218.5米和220米。
从“地上悬河”下挖隧道,面临很多工程难题,眼前这个大家伙怎么完成这个艰巨任务?操控室的工作人员和记者说,盾构机就等于一台超级智能机器人,集隧道开挖、衬砌一次成型功能于一体,自动化程度和施工效率都非常高。“刀盘切削的土体经冲刷落入开挖仓底部,再经搅拌器以及泥水循环,泵送至地面泥水分离场进行沉淀或筛分处理,推进油缸每前进2米便停止推进,进入拼装模式。”
记者看到,现场拼装由一名实施工程人员通过手持遥控装置指挥完成,吊机接收信号后抓起管片摆放到相应位置,以环形方式完成拼装作业,每一环是10片管片,宽2米,最大工作量一天可拼8环,掘进16米,最终形成一条完整的隧道。
“盾构机开工之后,在液压的推动下,只前进不后退。现在每天的掘进速度控制在8米,后续会逐渐加速,最高达到每天16米。”白坤说,截至目前,两台盾构机累计掘进已超越了千米大关。
进门登记、测量体温、接过发放的口罩……这是济南黄河隧道项目400余名返岗工人每天进入工地时必须经过的一道道“关卡”,在防疫、建设的双重考验下,项目于15日成功拼装了复工后的首环隧道管片。
“现在是特殊时期,我们一定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建设。”白坤和记者说,为了打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场硬仗,他们给施工现场制定了一系列防疫硬指标:对关键工序紧迫岗位复工人员实施返岗前健康筛查,到岗后建立健康档案,隔离观察,线上每天健康打卡,线下每天专人测量体温;对工地实行封闭管理,只留必要进出通道,24小时人员值守,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检查检验测试,严禁不相关的人员进入;对就餐加生管理,保证食材安全餐具卫生,采取分时段供餐、分散就餐等措施。“另外,我们还购置了包括口罩、消毒酒精、84消毒液、维生素C和体温计等大量物资,免费提供给大家使用。”
“虽说现在已经复工,但其实是‘有限复工’,还有部分工人正在陆续返岗。”白坤说,在众多工友还没有到岗的情况下,春节前就留守在工地的实施工程人员必然要承担更多的工作。
项目部盾构副经理周赞便是其中之一。已参加工作10余年的周赞参建了9个隧道项目,今年春节是他第五个年头没有回家过年。他和记者说,盾构掘进项目比较特殊,一定要保持连续性,不能完全停工。春节期间自己负责的是两台盾构机的停机保压和维护保养工作。“两台机器24个人24小时轮流在地下40米以上深度位置值班,要克服地下40米埋深下盾构机的切口保压工作,确保上方建筑物安全,才能为节后恢复盾构施工提供重要施工保障。”
与周赞一样选择春节留守的,还有今年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田志远和张靖宇。作为新入职的员工,他们第一时间报名值班,负责土建工区现场施工与协调、质检资料制作与收集、盾构现场施工、检查现场实施工程质量安全、科研课题管理、专利收集 和 公 司BIM平台方案撰写等工作。问及留守的原因,两位年轻人说,特殊时期能为项目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是责任也是光荣。
“目前工人们还在陆续返程,我们也会根据相关要求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打赢防疫、复工两场硬仗。”白坤说,济南黄河隧道是老百姓关切的重点项目,作为建设者,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想要早一天把这个施工任务高质量完成,为济南迈向“黄河时代”贡献一份力量。
盾构机累计掘进突破千米大关的同时,作为“穿黄”终点站的济南黄河隧道南岸工程进展如何?记者从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黄河隧道南岸项目部了解到,目前工程围护结构施工已全部完成,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井”的隧道盾构机接收井底板浇筑也已顺利完工。近期,项目正在积极准备复工复产工作,一方面,组织省内工人有序返场,为后期规模型复工提前储备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做足了防疫准备,采购口罩、酒精、84消毒液、一次性手套等相关物资,以供返工人员使用。
“济南黄河隧道位于城市中轴线上,北连鹊山、济北次中心,南接济泺路,计划于明年10月完工通车,贯通后将打破黄河天堑对济南城市南北方向的发展制约,加强济南北部新城与主城区联系,实现新城城市综合功能提升。”据济南城市建设集团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该工程是目前国内在建的直径最大的公轨合建隧道,全长4760米,设计为双管双层下穿黄河,管片外径15.2米,内径13.9米,上层为双向六车道公路,下层为预留的轨道交通空间、烟道、纵向逃生通道、管廊。“通俗地讲,就是上面走汽车、下面跑地铁。穿黄隧道建成后,两岸居民乘车最快可以4分多钟过河,比绕道黄河大桥能节省近一个小时。”
此外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我市于2017年启动的“三桥一隧”计划中,“三桥”建设也在加速推进中。其中,凤凰路黄河大桥项目全长6683米,按照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中间预留城市轨道交通空间,通车后将把济南东部的历城区、高新区、济阳区连为一体,目前项目已复工,全方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齐鲁黄河大桥也已复工复产,主桥(23号墩除外,因高压线问题)基础及下部结构、北跨280米钢拱肋块体和南、北引桥可施工区域内桩基已全部完成。
济南黄河隧道,又称济泺路穿黄隧道,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是世界在建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也是黄河上第一条公路地铁合建的隧道。该隧道南起泺口南路,北至鹊山水库,顺接309国道,总长3.7公里,设计为双洞双层,上层为双向六车道公路,下层为济南轨道交通5号线。
济南黄河隧道工程采用施工、设计总承包(EPC)模式,计划总工期45个月。建筑设计企业为济南城市建设集团,中铁十四局集团牵头并组织施工,设计单位为铁四院、黄河设计公司,中铁十四局、铁四院、黄河设计公司为EPC总包联合体,监理单位为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工程于2017年11月28日奠基,2017年12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9月20日开始盾构掘进施工。
作为目前世界在建的直径最大的公轨合建隧道,济南黄河隧道工程位于城市中轴线,北连鹊山、济北次中心,南接济泺路,距建邦黄河大桥和济南黄河大桥的垂直距离分别为5.3千米和5.1千米,采用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M2线米、接线米及相关的附属工程。
其中,隧道盾构段长约2519米,为超大断面盾构法施工隧道,采用的是最先进的两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由北向南掘进穿越黄河,项目共需管片2537环,由管片预制场统一预制,管片场配备了全国首个大盾构管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实现了管片预制智能化制造。
作为世界级大盾构工程,济南黄河隧道具有盾构开挖断面大、掘进距离长、浅覆土、深基坑、高水压、地质情况复杂多变、穿越既有物等特点。该工程是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领域穿越地上悬河的重大创新工程,开启了黄河天堑由水上跨越到水下穿越的新时代,在公轨合建领域和跨海、跨江、跨河立体化交通发展方面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备极其重大的借鉴意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