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为什么之前有传闻说印度在中国进口了十八台盾构机之后,因为不会组装让其闲散在孟买的工地上?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印度为什么在买了之后不会组装还不赶紧让中国工程师帮忙组装呢?
首先需要介绍一下盾构机到底是什么?盾构机,它其实是一个用于隧道掘进的机器。因为它的内部运作方法名字叫做盾构法,所以这种机器的名字叫做盾构机。
如果对它逐字解释的话,盾构机里面的盾,是指在铺设隧道的时候给隧道铺设了一个盾。这个盾的意思是指,这个隧道得到了支撑性的管片,它对这个隧道的掘进和构建,以及铺设甚至是后期的敞开式施工,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见,盾构机对于一个国家的民生建设和交通建设而言,是很重要的机械。而且盾构的施工方法,也是当下世界比较公认的先进施工方法。
盾构机的运用方面其实比较多,比如说当施工团队遇到了岩石地层的时候,能够正常的使用盾构机采用敞开式的隧道掘进方式。在中国境内,大多的施工团队都习惯选择狭义盾构机,也就是避开岩石地层,在软土地层内挖掘隧道。
但是,我国研制出来的盾构机对于世界其他几个国家在不同的地质结构中挖掘地道,和铺设敞开式施工都比较有利。所以中国研制的科技盾构机也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员来购买,其中印度也是想要购买中国盾构机的国家之一。
在讲到印度与中国的盾构机故事之前,还需要回顾一下中国的盾构机为什么能够遥遥领先于世界。这还得从中国和德国的盾构机的故事开始讲起。
早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盾构机技术不仅不能够领先于世界,而且还处于一个萌芽的状态,那时的工程师们还不知道挖掘隧道能够正常的使用先进的盾构机挖掘方式。
这个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国家是德国。德国的盾构机虽然比较好,但是他们并不轻易贩卖给其他的国家。中国也想进口德国的盾构机,但是德国这时候抬起脖子做人,不愿意出售盾构机给中国。
最后中国是通过外交和商业双融合的沟通方式之下,德国这才松了口,决定出口几台盾构机给中国。但是天上怎么可能会出现掉馅饼的事情呢?
德国也想把这种先进的科研技术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德国那时候出售给中国的盾构机,不仅是技术相对而言比较落后的盾构机。而且他们在中国人使用了这些盾构机遇到了问题之后,德国的盾构机工厂也不会把修理机器的方法手把手的教给中国人。
每当中国遇到盾构机需要维修的时候,中国都要消耗大价钱去请德国的维修工程师过来。住宿费,饮食费,修理费等费用加在一起,这就大幅度的提升了中国施工的成本造价。
这当然都是小问题,最让中国人感到屈辱的事情是,德国工程师在修理中国已经花大价钱买了德国的盾构机时,还不愿意让中国人加入到这个维修的场景当中。他们在修理时,一定要把门关起来偷偷的去修理。
德国人就为了维护住自己的科研技术,这让中国人一度感觉十分屈辱。在这样的科研成果刺激之下,中国工程师下定决心要研制出来属于中国科研力量的盾构机。
于是六年后,中国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中国从之前讨价还价从德国那里进口一台盾构机要花费5亿元人民币,再到中国研制出来的盾构机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变成了排名第一的位置,这就必须赞颂中国人的骨气了。
此外,大家在了解中国盾构机技术的时候还要知道一个时间点,那就是2012年。推出中国第1台盾构机的单位名字叫做中铁装备。自2012年之后,中铁装备的盾构机代表中国科研力量在国际上也站稳了脚跟,直到目前为止已经稳居世界第一。
印度从德国那里进购盾构机已经面临两个困难,第1个困难是德国不愿意把自己的技术介绍给印度。而且他们开出来的价钱,印度工程师也接受不了。于是印度人就想从中国这边进购技术更先进的中铁装备的中国盾构机。
印度一口气就从中国进口了18台大型盾构机,在签署相关合同的时候,在合同书上中方明确的表明,印度在中方这边购买18台大型盾构机,能够轻松的享受到价格和服务方面的优惠。这让印度人非常高兴。
双方利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18台大型盾构机从中国内陆运送到了印度的孟买。但是盾构机不像小零部件那样简单,它的体积很庞大。
在运送的过程中想要节省更多的时间,提高运送的效率,就得将大型的盾构机拆解下来。将大家伙拆解成零部件,一部分一部分的运输,然后由印度工程师自己进行组装。
当时印度工程师非常自信,他们都以为既然自己已经看到了中国工程师帮忙拆卸盾构机的零部件,那么自己再反逻辑组装上去的话不会太难。没想到当盾构机零部件陆续抵达孟买工地的时候,印度工程师个个都抓耳挠腮。
因为他们尝试了几个月的时间,都不能够将盾构机成千上百的零件依次组装完成。他们还有一个坏习惯——在签署了相关的合同之后,中方明确说明只要有任何售后或其他服务的问题能及时沟通。
可是印度人抹不开面子,不愿意邀请中国工程师来帮他们去组装盾构机的零部件。所以这个18台大型盾构机的零部件,只能零零散散的躺在孟买的工地上。
这个消息很快不胫而走,传到了更多的印度居民的耳中。他们开始纷纷议论起来,部分人说:这太丢脸了。也有部分不明真相的印度人认为:是中国出售给了印度质量不合格的盾构机。于是也就加深了印度与中国之间的误会。
其实很多事情并非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关于盾构机的那些事也并不是中方不愿意提供协助。而是印度工程师抹不开面子,自己不会组装,也不愿意邀请中国工程师帮忙组装罢了。
大家回顾近几年印度的科研发展,会发现印度是一个硬件发展速度很快的国家。他们在很多科研领域当中都有自己傲人的成绩,但回顾印度的整个发展的新趋势。大家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依赖进口的国家,他们很多东西的研制力量反而没有中国的研制进程更快。
就像盾构机这件事情。印度和中国同样都面临了德国盾构机不愿意出售的窘境,但是中国工程师却日夜兼程,用6年的时间研制出了属于中国科研力量的盾构机,并且实现了对发达国家盾构机的反超,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
印度工程师却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依赖进口,而且在科研技术面前还抹不开面子。导致18台盾构机在付完费之后被遗弃在工地上无法造福百姓,也没有顾及印度人民的民生质量。导致原本要展开的孟买地铁3号线,也因此而被耽误。
当然这件事情也没有一直没个说法,印度工程师将此事件耽搁了一年之久后,终于在2020年时联系到了中国铁建的工程师,希望可以得到对方的协助,帮他们对这18台盾构机进行组装。
中国工程师当时听完了之后也懵了一下,毕竟事情已逝去了这么久,对方这才过来反馈说还没有组装,不得不令很多中国工程师疑惑不解。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疫情席卷全球的进程中,很多工地的施工效率也在大打折扣。中方虽然及时收到了印度组装的协助请求,但是也因为疫情的问题不得不与之沟通,商量说要让这次组装计划推迟。
最后双方决定:中国工程师将在疫情稍微得到缓解之后,会有效帮助印度进行组装。如此一来,印度从购买到组装和真正能够用盾构机进行隧道施工,时间将被有限拉长。
而这件事情,后来也在印度国内慢慢得到了发酵。很多印度民众开始反思:连组装都需要得到中国工程师的协助,那么印度何时才能够在盾构机科研技术领域当中超越中国科技力量?
如果把眼光放在盾构机之外的其他科研领域,印度何时才能够像中国那样在受到了科研成果的刺激时奋发图强,研制出属于自身个人国家的科研成果,反超世界稳居世界第一?
当然,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但人们只有重视起自己应该拔高的地方,才能够综合发展自己的实力。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道理也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