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件小事说明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 我们的制造业存在的差距

来源:贝博app体育下载安装

发布时间:2024-08-13 16:26:49

  说实话,写下这个标题,心里有点惴惴不安。因为很多人认为,从制造业在整个世界所占的主体地位来看,我们在很多领域,已经不比世界领先水平差什么。甚至在很多领域,已经领先于世界水平了。

  其实,这么说的大多数人,可能忽视了,工业制造技术和研发能力,是需要至少三代传承,才能稳固下来的。这一点有点像咱们中国的老话:富不过三代。一代人掌握的技术,应该说还算不上稳固,最低限度,需要教会下两代技术工人,才算是真正的有了传承,真正算掌握了。

  不得不说,最近几十年,作为世界工厂,我们攻克了、具备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技术,尤其是西方卡我们脖子的技术。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自我封闭怕了,卡脖子卡的怕了。于是在很多方面,下大力度搞科研攻关,被别人逼迫,才成这个目前这个样子的。这样的大会战大攻关,一者需要借鉴其它国家的别的技术作为借鉴,二者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可持续,或者得不偿失的。

  这其中,我们的国有企业,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很多领域,是我们通过制度优势解决的,比如技术攻关,特殊立项等等。为了一些技术难题,很多时候,国企从经济效益方面有所牺牲。从国企方面说,这样的技术传承,应该不会存在大问题。不过我们也仍然不可掉以轻心,毕竟目前的用工荒,国企并没有能够置身事外。

  所以,我刚才说过的,技术传承三代才稳固,就是从用工荒这个方面判断的。这充分说明,对于很多方面的技术,从传承方面,我们还不到盲目的时候。只有全面解决了“大学生能进厂当工人”的问题,我们才敢说,我们的制造业,已经在技术上没有隐患了。

  这样泛泛的说,大多数读者,可能没具体印象。我举一个从央视看来的专题节目,具体说明这样的一个问题吧。

  大家可能有不少人,对于我国盾构机的现状,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不过,我国盾构机技术,从何时开始起步的,有多少人做过了解?央视科技频道,曾经做过一个专题报道:

  2014年,南水北调穿越黄河底部工程,用到了进口的盾构机。在施工刚开始的时候,进度非常快,让现场所有人欢呼雀跃。但是这样的欢呼雀跃,只持续了一个小时就停止了。因为,本来如汤沃雪般前进的盾构机,一个小时后停下了脚步,再也走不动了。

  项目部工作人员,从岸边排水管道排出的碎石当中,发现了碎裂的盾构机刀头。这让大家大惑不解—进口的盾构机刀头,就这样的质量?

  随后,节目的话题一转,转到了上世纪的1918年,英国人承包巴拿马运河拓宽工程,用到的是跟我们穿越黄河底部同品牌的盾构机。所不同的是,当时英国人使用的盾构机,操作规程中明确规定,盾构机刀头的常规使用的寿命为30分钟,到了30分钟必须更换。这说明,当时英国人在这种工程的施工方面,技术已非常成熟了。

  当然这个例子,并不能说我们在这方面,跟英国人有96年的差距。但是可完全说明,我们在工业技术方面,发展的时间还太短,还有许多需要面对,可能并没意识到的短板。我们从工业,制造业的技术方面,需要一些时间。因为目前的工业制造业,要掌握的技术门类,实在是过于庞大,庞大到,作为以前曾经的制造业第一强国的美国和德国,离开了其它的国家,生活会变得很困难。

  虽然到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几乎全部工业门类的制造能力。但是在不少方面,尤其是民用制造业方面,我们的工业技术传承,是不足的。仍然有很多民营制造业,走的是技术上的含金量低人工成本低的路,所以不少民营制造业,盈利能力非常有限,根本不具备技术优势,可能会有人说,只要我们的大型国有企业足够,可完全做到不求人。必须得说,这样的愿望非常好,但要解决的问题,会比现在更多。比如国家财力方面的问题,非公有制企业生存的问题,工人的来源问题等等。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民营经济的“五六七八九”,说明民营经济对我们全国经济的重要性。如果民营经济失去了在世界市场供应链当中的作用,那么我们国内的经济,会很快从大江大河,变成一片内陆湖。那时候,民营经济就成了没有源头活水的湖中之鱼,很快就会失去营养,不但不能保持成长,还可能越来越瘦。到时候,可能就需要国家,来不断的为它们输血,才能保持活力。要想继续发展壮大,变得千难万难。

  从全国人民来说,能走到现在这样的生活状态,非常的不容易。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想回只要国家一声号令,所有人不计个人得失,全部服从那样的局面,难度有点太大。以目前那么多人不愿意牺牲个人时间自由,到工厂工作的状况,“一夜回到解放前”

  有多少人会做?以全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庞大数量,国家有接手能力吗?国家接手以后,能维持多长时间?等等,这样一些问题得不到不解决,我们的自信就不是建立在真实的情况下的自信。

  所以从根本上看来,我们的工业制造技术,只有继续放在世界产业供应链当中,才有生存下去,甚至发展壮大的活力。

  妄自菲薄不可取,盲目乐观也没道理。很多企业要国家方面来“纾困”,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些认为能靠国家政策,解决一切问题的人,目前来看,是有点过于乐观了。

关注移
动终端
官方
微信
微信
平台
手机
版本
版权所有:贝博app体育下载安装
铁建重工客服热线:400-895-6789
相关链接
铁建重工客服热线:400-895-6789